【第一商用車網 原創】
受新能源汽車購置補貼在1月1日正式退出,以及全國各地工程項目開工不及預期的雙重影響,新能源自卸車市場在今年前4個月僅有兩個月實現增長,4月過后累銷銷量增幅僅有8%,明顯跑輸新能源市場整體“大盤”。
5月份,新能源重卡市場整體來看繼續實現增長,但增幅僅有4%,新能源自卸車的表現如何?是跑贏還是跑輸呢?哪家企業表現最為搶眼呢?
5月實銷348輛 同比增長78% 年內首次“連增”
根據第一商用車網掌握的終端銷量數據(交強險口徑,不含出口和軍車),2023年5月份,國內新能源重卡銷售1899輛,環比4月份下降17%,同比增長4%,同比增速較上月(+103%)大幅縮窄。其中新能源自卸車銷售348輛,環比下降40%,同比則繼續實現增長,增幅達到78%。與新能源重卡市場整體走勢一樣,新能源自卸車在今年5月份也交出環比降、同比增的成績單,從增幅看,新能源自卸車市場5月份78%的同比增幅大幅跑贏新能源重卡市場“大盤”,并收獲了今年的首次“連增”。第一商用車網分析認為,今年一季度的3個月,新能源重卡市場整體銷量均不高,主要是受新能源汽車購置補貼于2023年1月1日起退出而需求被提前透支的影響;4、5兩月,上述影響明顯減弱,加上去年同期銷量較低(平均月銷量僅200余輛),新能源自卸車市場因此連續兩月實現較大幅度增長(本文中的“自卸車”均指“重型自卸車”,編者注)。
2023年1-5月,新能源自卸車在新能源重卡市場占到22.83%的份額,較其2022年全年24.47%的占比有所縮窄,與去年1-5月(22.35%)相比則是略有提升。截止到5月份,新能源自卸車在新能源重卡銷量占比遠高于自卸車在重卡整體銷量中的占比。自卸車在去年全年重卡整體銷量占比僅有10.64%,今年1-5月占比為9.3%,從這個角度也能看出,自卸車領域的新能源化進程非???。
從最近幾年國內新能源自卸車銷量月度走勢圖可見,代表2022年的藍色曲線始終處于2021年的綠色曲線上方。2023年,新能源自卸車市場的發展“曲線”變得不同了,開始與上年曲線有了“相交”,這代表今年的新能源自卸車市場不再只有“增長”一種聲音,今年1-5月,新能源自卸車市場走出一個降-增-降-增-增的走勢,是今年新能源重卡市場中走勢最為跌宕的細分領域。
2023年5月份,國內重卡市場終端需求較上月有所放緩,整體實銷5.06萬輛,環比4月份出現9%的下滑,同比增長11%,其中自卸車實銷超4000輛。5月份,新能源自卸車在自卸車終端銷量占比為8.1%,較上月(10.87%)有所下滑,1-5月,新能源自卸車在自卸車終端銷量占比達到7.92%,與2022年全年占比(12.03%)相比有所縮窄,但仍是重卡市場中新能源滲透率最高的細分領域(1-5月新能源重卡在重卡終端銷量占比為3.23%)。
從燃料種類看,2023年1-5月新能源自卸車技術路線以純電動為主,這與整個新能源重卡市場情況相同,但純電動車型在自卸車領域的占比比在整個新能源重卡市場占比(93.37%)要高一些。1-5月,在全國各地掛牌上路的1985輛新能源自卸車包括1884輛純電動車型(其中有1261輛為換電自卸車),25輛混合動力車型和76輛燃料電池車型,占比分別為94.91%、1.26%和3.83%。
2023年1-5月,全國共有27個?。ㄊ?、區)有新能源自卸車掛牌上路,區域分布仍呈現出極不均衡的狀態,2023年1-5月上牌量前8位的河北、山東、四川、上海、山西、遼寧、河南和江蘇(上牌量超百輛),合計分走了1-5月新能源自卸車終端銷量的7成以上(73.75%)。具體到城市來看,2023年1-5月新能源自卸車上牌量靠前的城市有上海、成都、鞍山、徐州、保定、日照、邯鄲等市。
月榜冠軍易主三一居首 紅巖/宇通銷量相同
2023年,新能源自卸車市場的競爭非常激烈,月榜排名每月都會發生很大變化。以月榜冠軍為例,今年前5個月,新能源自卸車月銷量榜冠軍的位置一直由徐工和三一兩家企業輪流坐, 5月份,新能源自卸車月榜冠軍再次易主,摘得月榜冠軍的是三一。
5月份,三一以86輛的表現摘得新能源自卸車月銷量榜冠軍,這是三一今年第三次斬獲新能源自卸車月銷量榜冠軍;徐工以10輛之差緊隨其后,以76輛的銷量位列5月份新能源自卸車月榜次席;陜汽和遠程商用車分列月榜第3、4位,分別銷售50輛和45輛;紅巖和宇通并列第5位,均實銷新能源自卸車35輛,排位競爭非常激烈。
2022年全年,新能源自卸車領域的參與者達到20位,2023年5月過后,這個數字已達到17家(去年同期為15家)。從市場玩家的角度看,各家重卡企業顯然都對這個市場充滿熱情,今年的市場玩家超過去年也只是時間問題。
2023年1-5月新能源自卸車企業銷量表(單位:輛)
今年1-5月,新能源自卸車累計實銷1985輛,同比增長16%,累計銷量增幅在4月過后實現轉正后,經過5月份近8成的大增后進一步擴大(4月過后累計增長8%)。具體到各家企業來看,仍呈現出明顯的冰火兩重天景象:紅巖、陜汽兩家企業累計銷量增幅破百,同比分別大增了198%和211%,三一也幾乎實現翻倍增長,累計銷量增幅達到99%;徐工、遠程商用車和一汽解放等企業1-5月累計銷量也實現增長,且增幅均跑贏新能源自卸車市場整體增幅;重汽去年前5個月還沒有新能源自卸車銷售,是凈增長。與此同時,目前處于下降區間的企業同比均出現兩位數下滑,下滑最嚴重的企業今年1-5月累計銷量同比下降了63%。
從市場份額看,目前新能源自卸車市場有3家企業份額超過10%,其中累計銷量排名前兩位的徐工、三一累計份額雙雙超過20%,分別達到23.83%和22.17%,徐工和三一兩家企業在新能源自卸車市場的累計分別比去年同期提升了1.86個百分點和9.29個百分點;重汽則搶到今年1-5月新能源自卸車市場11.84%的份額;排名第4-7位的宇通、紅巖、遠程商用車和解放今年1-5月累計份額分別為8.92%、7.81%、7.46%和5.94%,差距都非常小。以上也是目前新能源自卸車累計銷量超百輛的7家企業,其他企業份額均未達到5%。今年前5個月,新能源自卸車市場整體銷量不高,許多企業還沒有開始“發力”,目前市場份額的高低不代表年終排名的高低,6月過后,新能源自卸車市場的行業格局或許又是另一番景象。
結語:
5月份,新能源自卸車市場收獲了今年的第三次增長,78%的同比增幅也大幅跑贏新能源重卡市場整體增速,算是交出了一份還算不錯的答卷。二季度,需求被提前透支的影響越來越小,4月份和5月份新能源自卸車連續兩月實現大增的表現也印證了這一點。與此同時,今年以來全國各地重大項目開工開建的“利好”一直沒有反映到銷量上,“利好”何時能變現?另一方面,去年6月份,新能源自卸車銷量有接近700輛的銷量,這為接下來市場的增長提了很高的要求,新能源自卸車市場的連增會繼續嗎?